联系我们
手机:150-7581-1111
            130-1327-8888
电话:0318-7871111
传真:0318-7989333
地址:河北省安平县金网大道西
行业新闻
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新闻

钢铁行业前景堪忧 怎样踏过生死线
        4月27日,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一季度行业信息通报令人喜忧参半。         喜的是,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终于扭亏为盈,去年四季度全行业亏损的阴霾终于散开。         忧的是,行业效益稍有起色,产能就快速释放,一季度全国平均日产粗钢居然创出历史新高,这立刻导致社会库存高企,钢厂实现利润再次逐月下滑。徘徊在盈亏生死线的中国钢铁工业,对市场供需已经极度敏感,任何风吹草动,都可能成为“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”。然而,多家权威机构都表示,中国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将长期持续,国内钢材市场也将长期供大于求。 钢材市场还是一幅战战兢兢、进退维谷的样子。在各种评述分析中,“可能形成一定利好”已经是相当乐观的表述。更多分析直言“受基本面限制,高温天气又即将来临,开工减少,供需矛盾难以缓解”。        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,钢厂如何才能顺利踩过盈亏生死线、生存下去?“政府之手”又该如何应对“市场之手”?          加强设备管理、减少备件消耗、减少企业库存,甚至缩减“三公经费”等,都可以降低钢企生产经营成本。对于钢企而言,成本的减法就是效益的加法,实际上,长期处于粗放式发展状态中的钢铁工业,也的确存在很大的改造空间,有许多潜在的利润增长点。自觉加强成本控制,是市场倒逼钢铁行业转变发展方式的起点。“成本控制有底线,要想从根本上提升钢企的生存能力,必须对原有的生产组织形式进行全面革新,抛弃单纯以生产为中心的组织形式,转而构建经营效益最大化的组织形式。      总体上说,在目前需求不足与供给过剩的市场格局下,优势钢企和劣势钢企将会加快分化,强者更强,弱者更弱,一部分‘弱不禁风’的企业将在大洗牌中被淘汰。钢铁行业已从一个机会时代转向经营时代,从过去的‘需求性增长’转化为‘竞争性增长’。         政府:转变政府职能,利用市场机制化解产能过剩       钢铁属于资金密集、劳动力密集型行业,可以大幅带动地方GDP、税收增长。在此驱动下,地方政府通过土地优惠、税收减免、投资补贴等各种方式来吸引企业,甚至利用行政手段对钢铁项目直接干预,造成了投资行为的扭曲和投资预期的改变。有些企业投资不看重项目本身的盈利性和发展前景,而是看重项目背后的土地、矿产等资源。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的钢铁行业“不赚钱却猛投资”现象,就充分印证了这一点。近两年来,在钢铁行业持续微利甚至亏损经营的前提下,钢铁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却持续稳步增长。      1.政府应高度关注地区的社会效益、环保效益,严格落实节能环保政策,以此制约和淘汰落后产能,2.,政府要为现有产能建立“退出援助机制”。钢铁工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,固定资本规模大、比例高,加上技术复杂性、设备专用性以及就业人员众多等,这不仅使企业主动破产顾虑重重,也令兼并重组成本巨大。对此,政府应当尽快探索在市场公平原则下降低企业破产成本、兼并重组成本的援助机制,此外还要培训失业员工,帮助其再就业。3.化解钢铁产能过剩,最终要运用行政的、法律的手段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,通过公平的市场竞争来实现产业的结构升级。            通过市场和政府的双重调节希望钢铁行业能够顺利踏过这条生死线。

版权所有 安平县上升金属丝网制品有限公司 冀ICP备13001008号-1

分享到: